习惯性囚于都市丛林的人们,不是有钱没时间,就是有时间没钱。每日应酬不断,却鲜能与“自己的魂灵相处”,反复上演着“压力如泰山,微笑似鸿毛”的人生嬉戏。一干天南地北的众生相有机聚合,让旧友新朋们欢笑与共,近佛悟缘……这段四天三夜逃离喧嚣、落地孤岛的避世大梦,由此拉开序幕。

\

  隐藏在老城区的 缪家塘路是民初木楼式的百步街,周边商铺经营各类古玩、字画、丝绸等工艺品,呈现出“街是一个馆、馆是一条街”之独特风貌。在坐落其中的 普陀博物馆里,常年上映着以沈家门渔港为主题的“渔都风情展”,其中陈列展品470多件,详实地介绍了渔民生产、生活习俗,及渔都沈家门的形成、发展等史话。藏品皆从民间征集而来,大都是渔家特色极浓的稀罕物件儿,不仅值得一看,更可谓快速通读舟山前世今生的“活动教科书”。
 
\
  
\

       早期的竹制鱼篓,老一辈舟山人的最爱。
 
\
 
  响当当的“绿眉毛”船,舟山人在茫茫东海上的醒目标志。
 
\
 
\

  渔家人的日常生活,艰苦却安逸。
 
\
 
  巨型海螺堪称本地的“硬货”
 
\
 
  尽管长在海边,舟山人的服饰却与中原无异。
 
\
 
 
\
 
  从彩色的渔画和铜像中,可以一窥沈家门前世之浮光掠影。
 
\

\

\

\

\

\

\

\

 
         剃头、卖水、船匠、卖馄饨、打铁、卖白斩、搬运、卖唱……这些早已消逝的行当,百年前却曾鲜活地活跃于码头和街坊,成为那一代舟山人最熟悉的回忆。
 
\
 
  长崎制造的【荷兰木屐】让展览一下子亮了,海上外交史源远流长,日出之国的友邦,空奶挤哇! 【凌晨四点,渔码头直击当地“海货交易”】
 
\
 
  沈家门一带的老城区,入了夜,便开始别有一番滋味:喧闹的夜市洋洋洒洒地占据着几条街区,小贩们叫卖着各色各样的生活用品;路边摊清一色的人满为患,滋滋作响的煤气炉上满是白滚滚的蒸汽,海鲜烧烤的刺鼻鲜美飘荡在湿润的空气中,不时与过客的鼻息擦肩而过,勾起胃肠间无数条蠢动的馋虫。 大概是得了海岛地缘的关系,堪称mini的舟山,人力三轮车异常发达。走着逛着,街边拐角动不动便倏地冲出一辆车来,铃声大作,车轮滚滚,还没等看清乘客的面目,车夫便在一阵吆喝中行踪全无。于我而言,那些虚虚实实的光影,却不啻为快门之外最好的瞬间。
 
\

\

\

\

\

\

\

\

 
  最诱人的,还远不止此。
已有0位在这里点评
展开/收缩